近日,山東天合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公路氣象站技術交流會在濰坊舉行,會上眾多業內人士和客戶朋友到達了現場,經過了解,大家對該款產品給與了高度肯定和充分認可。公路氣象站是利用綜合采集控制技術、計算機軟件技術、通訊技術等技術對多種氣象傳感器從結構到系統組成上進行集成化應用。能夠連續獲得交通沿線的氣象信息,能夠對能見度、風速、風向、溫度、濕度、大氣壓、雨量、路面狀況等氣象要素進行實時監測,通過遠程傳輸完成各類數據的匯總并及時傳送給交通部門,為交通相關部門做好各沿線交通氣象保障服務提供第一手資料,以此為基礎,可為高速公路安全主管部門和人們的出行提供及時的氣象信息服務。
會上,天合環境科技有限公司于經理介紹道:“高速公路自動氣象站通過集成多種高精度傳感器,實現對氣象要素和路面狀況的24小時實時監測,為交通管理部門提供關鍵決策依據:風速/風向監測側風、陣風,預防貨車側翻或小型車輛失控。溫濕度判斷高溫爆胎風險或低溫路面結冰可能性。大氣壓/雨量預測暴雨強度,聯動排水系統調度。能見度監測采用前向散射原理,精準捕捉大霧、霾等低能見度天氣,當能見度低于500米時自動觸發預警。 路面狀況監測實時檢測積水、覆冰、積雪厚度(精度±1mm),結合路面溫度數據判斷是否達到結冰臨界點(如0℃以下且濕度>80%)。配備天氣現象儀,可區分雨、雪、凍雨、冰雹等,為應急響應提供精細化指導。
技術架構:模塊化設計,適應復雜環境
傳感器層六要素一體式傳感器集成溫濕度、風速風向、氣壓、雨量,減少安裝空間。能見度儀防護等級IP65,適應沙塵、暴雨等惡劣環境。路面狀況傳感器非接觸式設計,避免磨損,檢測距離2-8米可調。數據采集與傳輸層采集器支持多傳感器數據融合,采樣頻率1-5分鐘可調,斷網時自動存儲數據(最多26萬條)。傳輸方式GPRS/4G/光纖多通道冗余,確保數據實時性(延遲<10秒)。支持手機/電腦/平板多終端訪問,提供實時數據展示、歷史曲線分析、報警閾值設置等功能。基于歷史數據訓練,預測團霧、路面結冰等突發事件的概率,提前30分鐘預警。
應用場景:多維度賦能交通管理
事故多發路段防控在長下坡、隧道出入口部署氣象站,當監測到強風(>10級)或團霧時,自動聯動可變限速標志(如從120km/h降至60km/h),并通過電子顯示屏、交通廣播、手機APP等多渠道發布預警。惡劣天氣應急響應暴雨時,系統根據雨量(如>50mm/h)和積水深度(>15cm)自動封閉低洼路段,并調度排水設備。冬季覆冰預警后,聯動撒鹽車、融雪劑噴灑系統,縮短道路封閉時間。智慧物流優化物流企業通過接入氣象站數據API,動態規劃運輸路線,避開惡劣天氣區域,降低貨物延誤率(預計減少15%-20%)。城市交通大腦集成將氣象數據與信號燈配時、潮汐車道控制等系統聯動,緩解惡劣天氣下的交通擁堵(如雨天延長綠燈時間)。
發展趨勢:智能化與集成化
邊緣計算賦能未來氣象站將內置AI芯片,實現本地化數據處理,減少云端依賴,提升響應速度(如<1秒)。多源數據融合結合攝像頭、雷達等設備,構建“氣象+交通”綜合感知網絡,提升復雜場景下的預警準確性。低碳化設計采用太陽能+超級電容供電,續航時間延長至7天(無日照條件下),降低運維成本。"
此次交流會取得了圓滿成功。也歡迎廣大有此需求的客戶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