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天合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農田小氣候觀測系統技術交流會在濰坊舉行,會上眾多業內人士和客戶朋友到達了現場,經過了解,大家對該款產品給與了高度肯定和充分認可。大田種植監測土壤墑情,指導灌溉;預測病蟲害,提前防治。東北黑土地保護項目中,系統幫助農民減少化肥使用量20%,同時提高產量15%。設施農業(溫室、大棚)自動調節溫濕度、光照,實現全年高效生產。山東壽光蔬菜基地通過系統聯動設備,降低人工成本30%,產品合格率提升至98%。果園管理監測果樹生長環境,預防凍害、干旱;精準施肥提升果實品質。陜西蘋果種植區利用系統實現水肥一體化,單果重量增加10%,糖度提高1-2度。水產養殖監測水質參數(溶解氧、pH值、氨氮等),保障養殖安全。江蘇陽澄湖大閘蟹養殖基地通過系統控制增氧機,減少蟹苗死亡率15%。
會上,天合環境科技有限公司于經理介紹道:“農田環境信息監測系統是集傳感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于一體的現代化農業管理工具,通過實時監測農田環境參數,為農業生產提供科學依據,助力精準農業和可持續發展。多參數實時監測氣象參數溫度、濕度、光照強度、風速、風向、降雨量等。土壤參數土壤濕度、溫度、酸堿度(pH值)、電導率(EC值)、養分含量(氮、磷、鉀等)。作物生長參數葉面溫度、冠層濕度、光合有效輻射等。環境質量參數二氧化碳濃度、空氣質量(如PM2.5)、等。部署高精度傳感器,覆蓋農田各區域,實現監測。采用LoRa、NB-IoT、4G/5G或ZigBee等低功耗廣域網技術,確保數據穩定傳輸至云端或本地服務器。集成邊緣計算模塊,可在田間直接處理數據,減少延遲。大數據分析通過機器學習算法挖掘數據規律,預測作物生長趨勢、病蟲害爆發風險等。可視化平臺提供Web端或移動端界面,展示實時數據、歷史趨勢、預警信息及決策建議。智能預警設定閾值,當環境參數異常時(如土壤干旱、低溫凍害),系統自動觸發報警(短信、APP推送等)。根據土壤濕度和作物需水量,自動啟動/停止灌溉設備。結合土壤養分數據,生成施肥方案,避免過量或不足。聯動溫室風機、遮陽簾、加熱器等設備,維持最佳生長環境。
系統組成與工作原理
硬件層傳感器節點集成溫度、濕度、光照等傳感器,部署于田間或作物冠層。數據采集器匯總傳感器數據,進行初步處理(如濾波、校準)。通信網關將數據從田間傳輸至云端,支持多種通信協議。供電系統采用太陽能板+蓄電池組合,確保長期穩定運行。軟件層云平臺儲歷史數據,提供數據分析、可視化及API接口。移動APP方便用戶隨時隨地查看數據、接收預警并遠程控制設備。AI模型庫內置作物生長模型、病蟲害預測模型等,提升決策科學性。工作流程數據采集傳感器實時感知環境參數。數據傳輸通過無線網絡上傳至云平臺。數據分析平臺對數據進行清洗、挖掘,生成報告。決策執行根據分析結果,自動或手動調整農業設備。
系統優勢與應用價
提升農業生產效率精準管理減少盲目灌溉、施肥,降低資源浪費。災害預防提前預警天氣或病蟲害,減少損失。優化種植結構根據環境數據調整作物品種或種植時間。
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資源節約精準控制水肥使用,減少面源污染。生態保護監測農業活動對土壤、水源的影響,推動綠色生產。碳減排通過優化管理降低能源消耗,助力碳中和目標。
增強農業抗風險能力數據驅動決策基于歷史數據和預測模型,制定科學應對策略。遠程監控即使人員不在田間,也能實時掌握環境變化。保險支持系統數據可作為農業保險定損依據,降低糾紛風險。
農田環境信息監測系統是現代農業的“數字大腦”,通過實時感知、智能分析和自動調控,推動農業向精準化、智能化、可持續化轉型。隨著技術不斷進步,系統將進一步降低門檻、提升性能,成為未來農業生產的標配工具,為保障糧食安全、促進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撐。"
此次交流會取得了圓滿成功。也歡迎廣大有此需求的客戶前來。